1.本发明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种具作方特别是有埋涉及一种具有埋入式感应加热体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2.电磁感应加热电子烟是入式利用磁感应体在通电线圈内通过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涡流,进而使得磁感应体发热以加热烟油,加热获得可供用户吸食的雾化烟雾的烟草替代品。目前,器及电磁感应加热电子烟中用于将烟油从油仓导入雾化仓的电烟的制导油元件多与感应元件相切设置或单面接触,如导油元件仅包围感应元件的种具作方环周,这样一来,有埋感应元件与烟油的入式接触面积较小,雾化面积不足,加热烟油接收到的雾化热量不足,使得烟油的器及雾化量不足,烟油的电烟的制雾化速度慢,进而影响用户的种具作方抽吸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雾化面积大、雾化速度快且烟雾口感好的具有埋入式感应加热体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4.一种具有埋入式感应加热体的雾化器,包括:
5.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吸嘴,外壳的内腔设有沿外壳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吸嘴连通的烟雾管,外壳的内腔于烟雾管的环侧或一侧设有用于装盛烟油的油仓,所述烟雾管的下方设有雾化仓,所述油仓与雾化仓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油仓和雾化仓的若干油孔;
6.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绕设于外壳外表面并对应雾化仓的线圈、收容于雾化仓内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包括与线圈电磁感应的发热元件、包围所述发热元件的导油元件,所述导油元件上具有与烟雾管内腔和油孔连通的若干孔隙;以及
7.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外壳的底部并用于封堵外壳的内腔,底座上开设有与导油元件的孔隙连通的气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由430不锈钢或1j85坡莫合金或碳钢制成。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元件由导油棉或多孔陶瓷制成。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的竖截面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形结构,导油元件的内轮廓与发热元件的外轮廓相适应。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由硅胶材料制成,密封件与底座共同包围所述导油元件。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孔开设于密封件的顶部、密封件的环侧面或密封件的底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油孔开设于密封件的顶部时,发热元件至导油元件顶部的距离小于发热元件至导油元件底部的距离。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孔开设于底座的底部并与外部环境连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孔开设于底座的环侧面并与外部环境连通。
16.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烟,该电子烟包括上述的具有埋入式感应加热体的雾化器。
17.实施本发明的具有埋入式感应加热体的雾化器及电子烟,将发热元件埋入导油元件的内腔,实现了导油元件对发热元件的全包裹,增大了发热元件与导油元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及烟油的雾化面积,提高了对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的利用率以及烟油的雾化效率,在同等功率的情况下,烟油的雾化量提高,雾化速度加快,有效提升了用户的抽吸体验。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埋入式感应加热体的雾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发热体的俯视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发热体的竖向截面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本发明针对传统的电磁感应加热电子烟的发热元件和导油元件的接触面积小、烟油雾化面积不足,雾化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将发热元件埋入导油元件、实现导油元件对发热元件的全包裹以增大烟油与发热元件接触面积,从而提升雾化效率和雾化效果的具有埋入式感应加热体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24.具体的,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具有埋入式感应加热体的雾化器10包括外壳100、发热组件200以及底座300,其中,外壳100用于收容其余各部件,并提供烟油存储和烟油雾化的场所,外壳100的顶部设有吸嘴110,吸嘴110的内表面呈漏斗状结构,即,吸嘴110的进烟口的孔径或尺寸小于吸嘴110的出烟口的孔径或尺寸,以使得烟雾在由吸嘴110的进烟口经由出烟口进入用户的口腔内时,烟雾流动速度减慢,从而减小快速流动的烟雾对用户口腔内部的冲击,使得烟雾更“柔和”,减少用户的不适感。另外,为了便于用户将外壳100上的吸嘴110部位放入口腔内,外壳100的顶部边缘设有圆弧部,以避免外壳100的边缘刮伤用户的口腔,从而提升雾化器使用的安全性。
25.外壳100的内腔设有沿外壳100长度方向延伸并与吸嘴110连通的烟雾管120,本实施例中,烟雾管120与外壳100一体式成型,也可以理解为,外壳100的顶部向外壳100的内腔凹陷并在外壳100的内腔形成底部贯通的烟雾管120,烟雾管120用作雾化后烟雾的流动通道,以便将烟雾从烟雾发生部位(雾化仓)传输至吸嘴110处,以供用户吸食。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烟雾管120内设有沿烟雾管120长度方向延伸的分流板130,分流板130的横截面呈一字型结构或十字形结构,当然,分流板130的横截面还可以呈米字形结构或其他结构,以便将烟雾管120的内腔分割为平行的多个子腔室,以实现对烟雾的分流,使得烟雾以更加“细密”的方式呈若干小股进入用户的口腔,以减小烟雾对用户口腔的冲击。
26.外壳100的内腔于烟雾管120的环侧或一侧设有用于装盛烟油的油仓140,也就是说,油仓140环绕烟雾管120并实现与烟雾管120的同心同轴设置,或油仓140与烟雾管120并列设置。一实施例中,外壳100上对应油仓140的部位设置有沿外壳100长度方向延伸的透明检视窗,透明检视窗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油仓140的深度,在雾化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通过透明检视窗查看油仓140内的剩余烟油量,以便及时向油仓140内补充烟油。
27.本实施例中,烟雾管120的下方设有雾化仓150,油仓140与雾化仓150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60,密封件160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油仓140和雾化仓150的若干油孔161。密封件160用于隔开油仓140和雾化仓150,使得烟油仅能通过油孔161从油仓140内进入雾化仓150,并在雾化仓150内被加热雾化。
28.请结合图1与图4,发热组件200包括绕设于外壳100外表面并对应雾化仓150的线圈210、收容于雾化仓150内的发热体,发热体包括与线圈210电磁感应的发热元件220、包围发热元件220的导油元件230,导油元件230上具有与烟雾管120内腔和油孔161连通的若干孔隙。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油元件230上设置若干孔隙,便于将从油孔161进入导油元件230的烟油分隔为若干小股,增大了烟油与发热元件220的接触面积,使得烟油充分受热,进而提升雾化效果。
29.为了实现对线圈210的定位,外壳100的外表面于对应雾化仓150的部位开设有环形限位槽170,线圈210缠绕设置在环形限位槽170上,以便在雾化器组装时对线圈210快速定位以进行安装,并防止线圈210在外壳100上滑动造成的线圈210与发热体位置不对应问题,以保证线圈210与发热体之间的电磁感应效果。
30.本实施例中,导油元件230的内部设有空腔,发热元件220收容于该空腔内,也就是说,导油元件230全包围发热元件220,以实现对发热元件220所产生热量的充分利用。请结合图1-3,发热元件220呈竖向设置的薄片状结构,以便发热元件220在与线圈210产生电磁感应效应时快速发热,同时便于减轻发热体的整体重量,减小用户持握雾化器时的难度。一实施例中,发热元件220由430不锈钢或1j85坡莫合金或碳钢制成,当然,发热元件220还可以采用其他可与通电后的线圈210产生电磁感应效应的材料。导油元件230由导油棉或多孔陶瓷制成,还可采用海绵或其他多孔材料。另外,发热元件220的竖截面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形结构,导油元件230的内轮廓与发热元件220的外轮廓相适应。例如,发热元件220的竖截面为正方形结构、五边形结构、六边形结构或八边形结构,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发热元件220的竖截面还可以是其他多边形结构。
31.底座300设置于外壳100的底部并用于封堵外壳100的内腔,底座300上开设有与导油元件230的孔隙连通的气孔310。为了防止烟油经由底座300与外壳100连接处的缝隙渗漏,底座300从外壳100的底部插入外壳100内,且底座300的底端设有与外壳100底部顶持的端盖,另外,底座300的环周套设有密封圈320,该密封圈320的内环面与底座300的环侧面抵接,密封圈320的外环面与外壳100的内环侧面抵接,从而封堵底座300与外壳100连接处的缝隙。本实施例中,底座300上气孔310的设置位置包括两种,其一是气孔310开设于底座300的底部并与外部环境连通;其二是气孔310开设于底座300的环侧面并与外部环境连通。气孔310用于提供雾化器的进气孔310,以使得用户在吸嘴110处抽吸时,外部气体进入雾化器内并产生气流,使得雾化仓150处的气压小于油仓140处的气压,促进油仓140内的烟油渗入
导油元件230内,进而在烟油被发热元件220加热产生烟雾后,使烟雾跟随气流进去烟雾管120内,并被用户吸入口腔内。
32.密封件160由硅胶材料制成,密封件160与底座300共同包围导油元件230。具体的,一实施例中,密封件160的竖截面呈n型结构,密封件16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竖部和连接两竖部顶端的横部,导油元件230嵌入密封件160的两竖部之间,油孔161开设于密封件160的横部并对应导油元件230的顶部;底座300的顶部设有用于嵌装导油材料的凹槽,如此,密封件160一方面用于油仓140与雾化仓150之间的隔离密封,另一方面,密封件160还与底座300一起共同实现对导油元件230的限位安装。另一实施例中,密封件160呈内部中空且顶底部分别开设有通孔的立方体结构,密封件160顶部的通孔与烟雾管120连通,底座300封堵于密封件160底部的通孔处,发热体收容于密封件160内。
33.更进一步的,油孔161开设于密封件160的顶部、密封件160的环侧面或密封件160的底部。具体的,当密封件160的竖截面呈n型结构时,油孔161可开设于密封件160的顶部或密封件160的环侧面;当密封件160呈内部中空的立方体结构时,油孔161可开设于密封件160的顶部、密封件160的环侧面或密封件160的底部。优选的,油孔161开设于密封件160的底部,以延长烟油在导油元件230内的流动通道,延长烟油与发热元件220的接触时间及受热时长,进而促进烟油全面雾化。
34.在油孔161开设于密封件160的顶部时,由于烟雾管120的进雾端与油孔161的出油端距离较近,此时,发热元件220至导油元件230顶部的距离小于发热元件220至导油元件230底部的距离,也就是说,发热元件220靠近导油元件230的顶部设置,以缩短发热元件220顶部与经由油孔161直接流至烟雾管120部分的烟油的距离,使得该部分烟油被加热,以提升雾化效果。
35.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烟,该电子烟包括上述的具有埋入式感应加热体的雾化器10,电子烟还包括设置在雾化器下方并与雾化器适配以向雾化器提供电源和驱动电路的电池杆,电池杆的驱动电路分别与电源和线圈210电连接,且底座300内于气孔310与雾化仓150连通的通道内设置有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咪头,以便在用户抽吸雾化器的吸嘴110时,咪头在气流的作用下被触发,进而使得驱动电路控制线圈210通电,使发热元件220在与线圈210的电磁感应效应下产生涡流,以促使发热元件220发热。
36.实施本发明的具有埋入式感应加热体的雾化器10及电子烟,将发热元件220埋入导油元件230的内腔,实现了导油元件230对发热元件220的全包裹,增大了发热元件220与导油元件230之间的接触面积及烟油的雾化面积,提高了对发热元件220产生的热量的利用率以及烟油的雾化效率,在同等功率的情况下,烟油的雾化量提高,雾化速度加快,有效提升了用户的抽吸体验。
3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